思政经纬

外围足球论坛_赌博软件app¥平台*官网 >> 思政经纬 >> 正文

【榜样力量】信仰之光——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系列报道

发布时间:2020年11月17日 阅读次数:

17606号小行星,一颗飘荡在浩瀚宇宙的小天体。

2010年7月26日,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,将这颗小行星永久命名为“吴孟超星”,以褒奖吴孟超在肝脏外科领域杰出的学术贡献。

在国际肝脏外科领域,吴孟超就像一颗光芒闪耀的明星,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进步,为全人类创造了外围足球论坛_赌博软件app¥平台*官网生命的福音。而在吴孟超心中,也有一颗“明星”指引着他的人生路,让他穷尽一生在肝脏外科的“禁区”内冲杀,永远生机盎然,永远奋斗不息。这,就是他坚守一生的忠贞信仰。

在一次采访中,吴孟超说:“我一辈子做过4次重要的选择。”

为国逆行

吴孟超的童年,是在漂泊中度过的。

1922年,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的一个小山村。3岁时,父亲因生活所迫,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谋生。5岁时,吴孟超跟随母亲,漂洋过海移居马来西亚北部的沙捞越诗巫,投靠在那里割橡胶的父亲。

上午割胶、做家务,下午去学校念书,靠着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,吴孟超小学毕业,考进了当地由华侨创立的光华初级中学。

光华中学的校名是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,寓意“光耀中华”。时任校长的程立军是一名爱国华侨,办学很有办法。当时,英国殖民当局实行文化统治,禁止学校教授中国历史,但程立军总是想方设法,为学生讲述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,把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民族魂灌注到这些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。

全面抗战爆发后,身处南洋的陈嘉庚先生牵头成立了华侨抗日委员会,经常到诗巫一带宣传抗日救国,开展募捐活动。受到爱国进步思想的感染,少年吴孟超热血沸腾,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抗战信息,和同学们组织演讲会、报告会、义演队,为抗日募捐。从那时开始,延安、八路军、毛泽东、朱德……这些原本陌生的词语,慢慢进入到吴孟超的耳中,嵌入他的脑海。

1939年,吴孟超即将初中毕业。按照惯例,毕业前学校和家长会共同出资,组织毕业学生聚一次餐。身为班长的吴孟超,却对聚餐没有热情。他提议把毕业聚餐费变为特殊捐款,和他们募捐筹集到的经费一起,寄回国内支援抗战。这份署名“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”的特殊捐款,通过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接力传递,被送到了延安。

谁也没想到,不久后他们收到了一封署名“朱德、毛泽东”的感谢电。这封特殊的“朱毛来电”,就像一条红丝带,把漂泊海外的吴孟超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,在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。

山迢迢、水迢迢,阻不断一名爱国青年的报国情。

1940年,18岁的吴孟超告别相对平静的生活,和几名同学一起登上了回国的航船。经新加坡,沿印支半岛北上,数十天后,他们抵达了回国必经的交通要地--西贡。顾不上欣赏“东方小巴黎”的风情,同学们匆忙赶往海关办理签证。经过大半天的排队,当吴孟超终于拿起前面一个白人刚用过的笔,准备在登记表上签字时,却被一名法国警察拦住了。这位殖民者用傲慢的口气说:“黄种人不能签字,只能摁手印!”

国弱受欺的强烈屈辱,深深刻在了吴孟超心中。当抗争无效只能通过摁手印签证通关时,吴孟超暗暗地告诉自己:总有一天,要让他们认识真正的黄种人!

昆明,抗战时期的大后方。吴孟超和同学们历经险阻终于抵达,兴奋包裹着这几位年轻人。然而当天夜里,他们在一所小旅馆中酣睡时,衣服和行李却被偷了。

一盆凉水,浇在了这群热血青年的头上。有的人愤怒地咒骂,有的人则考虑要不要返回马来西亚。吴孟超在冷静下来后动情地说:“我们原来对祖国知道得太少了,她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,但再不好也是我们自己的国家。现在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,我们可不能当逃兵。”

吴孟超准备直奔延安,在昆明简单安顿后,就四处打听去延安的路径。战火纷飞,国民党当局又多方设阻,吴孟超的盘缠很快花光了。无奈之下,他只能听从同学的劝告,留在昆明一边做工,一边读书,又开始了半工半读的日子。

艰难的生活并没有磨灭吴孟超心中的信念之火。感受着国家的深重苦难,目睹着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无能,吴孟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共产党、八路军的情况,越来越强烈地感到,只有共产党,才能拯救中国。

为党尽责

1943年,吴孟超高中毕业。看着身边积贫积弱的同胞,他抱着“行医救国”的朴素想法,考取了同济医学院。

1949年初夏,解放上海的炮声像春雷一样,震撼着浦江两岸,更让当时在同济医学院学习的吴孟超激动万分。作为一名进步学生,他盼着“朱毛”的部队赶紧打进上海。

期盼的日子终于到来了。5月27日清晨,吴孟超推开宿舍窗户,惊喜地看到,一排排解放军战士和衣睡在马路上。看着这支纪律严明、秋毫无犯的军队,以前外围足球论坛_赌博软件app¥平台*官网共产党的所有美好传闻,全都得到了证实。那一刻,吴孟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:“我要参军,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!”

几个月后,当得知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正在筹建的医学院招聘医生时,刚刚大学毕业的吴孟超欣喜若狂,第一时间直奔筹备处报名。经过考核,他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医生。

建国初期万物复苏、蓬勃向上的氛围,让吴孟超心中信仰的火苗越燃越旺。到医学院上班后,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然而,由于归侨身份,吴孟超的第一次入党申请并未获批。他毫不气馁,一封接一封地向组织汇报着思想。

此后7年,吴孟超连续递交了19封入党申请书,在一笔一画间不断深化着自己对党的认识,党组织也在炽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组织的无限向往和忠诚。

1956年春天,根据新的政策,吴孟超通过了入党审查。3月28日,他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。这一天,在金黄色的镰刀锤头前,吴孟超光荣地举起右手,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在信仰的指引下,34岁的吴孟超犹如一匹奔腾的骏马,在新中国肝脏外科的原野上奋力冲锋。

1969年,吴孟超已是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外科主治医生、党总支副书记兼支部书记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在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风潮下,他被罢免领导职务,停止了组织生活。那天晚上,僵坐在台灯下的吴孟超心如刀绞,成年后第一次,他哭了。

信仰的火炬一旦点燃,即使遭遇再大的风雨也不会熄灭。在那些动荡的日子里,吴孟超心中忠党爱党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。他相信,党绝不会抛弃他,而他更离不开党。不管形势如何变化,吴孟超仍坚持每周给党组织写一封思想汇报,每月按时交纳党费,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每项任务。

1年后,吴孟超恢复了组织生活,并再次被选为支部委员。“重生”后的吴孟超更加珍惜为党工作的机会,全身心投入到肝脏外科事业中。

1974年,吴孟超向医院正式提交报告,申请成立肝胆外科;1988年,上海甲肝大流行,吴孟超夜以继日,奋战在临床一线;2003年非典爆发,吴孟超以院士的身份,日夜坐诊在发热门诊;2008年汶川地震后,86岁的吴孟超又要求带医疗队赶赴灾区一线,因年事已高组织没批准,他就为前线网络会诊,还主动交纳了2万元的特殊党费,并以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的名义,为灾区捐赠了价值500万元的急救药品。

“听党话,跟党走。”这简简单单的6个字,已经深深融入了吴孟超的血脉。

2018年,党中央国务院出台院士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。“退休”,这个从未考虑过的词语,第一次出现在吴孟超的脑海。尽管心中有着万般不舍,但作为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,吴孟超清楚地知道,自己已经96岁了,这个时候党需要自己出来带好这个头。坐在熟悉的办公室,趴在那张写了几十年病历的办公桌上,吴孟超饱含激情地写出了退休申请书。

在海军党委组织的院士退休座谈会上,吴孟超动情地说:“我永远感激党和国家,感激部队这个大家庭对我的教育培养……我虽然退休了,但只要组织需要,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,投入战斗!”

这是一名老党员的真情告白,也是一名人民军医的肺腑心声。

为军冲锋

上海市长海路225号,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门诊楼里,每天都拥挤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,穿着白大褂、带着口罩的医护人员穿梭其中,为病人问诊、检查、开刀。

很多病人是冲着吴孟超的金字招牌来的,如何找到吴孟超,也成了他们琢磨的大事。有“经验丰富”的老患者透露了玄机:只要看到个子不高、白大褂领口露出严整军装的,就是吴院士。

确实,很多医生为了工作方便,都是直接在衬衣或便服外套上白大褂。而吴孟超则不同,他每天到办公室后先认真穿好军装,反复检查军容风纪,再把白大褂穿上。一身军装、四季常穿,是吴孟超的一个标志性特征。

吴孟超经常受邀参加各类活动,每次都是穿军装出席。一次,吴孟超要到欧洲参加学术活动,临行前他问工作人员:“我的军装带了吗?”工作人员告诉他,到国外参加活动不用穿军装。吴孟超沉思半天,和工作人员定下一个规矩:以后不管什么活动,只要没有不允许穿军装,我就一定要穿着军装参加。

吴孟超为什么对军装如此热爱,仿佛一辈子穿不够?这种特殊的军装情结,源自他根深蒂固的军人意识,永不忘却的军医使命。

1949年上海解放后,解放军联系伤员救治工作,吴孟超积极报名参加了抢救组。救护工作展开后,吴孟超细心地观察到,送来的解放军伤员多是重伤,伤口处理得却比较简单,有的甚至已经感染了。但这些伤员的精神状态都很好,大家互相鼓励、彼此照应。清创时,有的伤员因为纱布已与血肉连在一起,疼得直冒汗,嘴上却不喊疼。这些可爱的战士,这支英雄的部队,深深震撼了吴孟超年轻的心灵。

1956年6月12日,已在部队医院工作7年的吴孟超,终于正式加入这支英雄的部队,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员,被授予大尉军衔。穿着崭新的军装,吴孟超站在镜子前,自我欣赏了好一会儿。

上世纪90年代,在吴孟超和同事的努力下,我国第一家肝胆专科医院--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创立。很快,这家医院就成为肝癌患者眼中的“圣地”,从世界各地赶来求医。

在那个人人“下海”、个个“捞金”、“效益”优先的年代,医院的床位是最能创收的“硬通货”,很多人都盯着。但在一次会议上,吴孟超却提出要抓一抓为兵服务。有人指出:医院不是体系医院,每年转诊来的军队患者也不多,没必要太上心。

吴孟超很严肃地讲:我们是军队医院,要永远记住服务官兵是第一责任。在他的倡议下,开通为兵服务通道、保证军人住院床位等惠兵举措一条条地落到实处。

吴孟超专门要求,凡是有军人来院就诊,机关必须给他报告;遇有军人住院,不管将军还是战士,他都要去病房看看病历、问问病情、唠唠部队的训练生活;如果有军人需要开刀治疗,只要时间允许,吴孟超一定亲自参与手术。

2016年11月,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干部宫政带着父亲宫润仙走进吴孟超的诊室。看着这名焦急的年轻战友,吴孟超立即对宫润仙进行了细致检查,诊断为肝癌肺转移。按惯例,需要先开刀切除肝部肿瘤,待1个月后再切除肺部肿瘤。

官兵的事必须做到最好。吴孟超组织多次会诊后,确定了一台手术同时完成肝部和肺部肿瘤切除的方案,这样既能减轻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,也能减少反复住院的费用。为此,他专门从其他院区调来胸心外科专家,并拉来相关手术设备,在94岁的高龄亲自主刀完成了这台复杂的手术。

2015年10月18日,医院安亭院区竣工开诊。第二天,吴孟超就要求新院区组成医疗队,带着外伤、训练伤、皮肤病等部队常见病的诊疗仪器和药品,走进驻守当地的某预备役高炮师和空军某雷达站,为官兵提供义诊服务。

吴孟超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兵,多次参加“健康军营行”活动,带领医疗队深入一线连队。2011年,已经89岁的吴孟超带着院士专家医疗队,千里迢迢地来到三亚的海军部队。进军港、上舰艇,在海南岛烈日的炙烤下,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军医为年轻的水兵们查体问诊,讲解健康知识,像一位长者给自己的孙辈叮嘱训练伤防治,提醒饮食安全注意事项。

院士送医到舰艇,成为水兵最温暖的记忆。

为民造福

生命至上、视患如亲,是吴孟超践行一生的誓言,也是他恪守一生的信仰。

中国是肝炎、肝癌最高发的地区,集中了全世界半数左右的肝癌病人。但直至解放初期,中国的肝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。在恩师裘法祖院士的建议下,吴孟超决意向肝脏外科这一“禁区”进军。他在自己的书桌上写下“卧薪尝胆、勇闯禁区”的警言,誓要彻底解决我国肝病患者的痛苦,把肝癌大国的帽子扔进太平洋。

建国初期科研领域一穷二白,没有实验室,吴孟超和他的同事就把养狗的窝棚作为实验室;没有仪器设备,他们就拿着几把刀剪、几张桌子开始解剖。饿了,他们就用凉开水就着馒头;困了,就在席子上打个盹……正是凭着这股为国争光、为民续命的精神,他们向科学高峰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,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: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,成功切除世界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,为世界上年龄最小的病人切除肝母细胞瘤……肝癌手术成功率由上世纪60年代初的15%提高到98.5%,肝癌切除病人总体5年生存率接近50%。

面对这一长串举世瞩目的成就,吴孟超却并不在意。他对自己的学生说:“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,而是救助生命。”

在吴孟超眼里,病人比天大,任何事都比不了。2005年,吴孟超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,科技部派工作组对他进行考核,确定第二天上午谈话。医院机关考虑到这是件大事,取消了他原定第二天的手术。吴孟超得知后,坚持手术不能推迟。考核组的同志不解:这是位什么病人?怎么这么重要?

第二天下午谈话时,吴孟超解释:“是一位河南的农民,60多岁了,病得很重,家里又穷,乡亲们凑了钱才来上海的,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。实在抱歉,让你们等我了。”

考核组的同志听了肃然起敬。

在吴孟超的一生中,这些一切为了病人、为了病人一切的故事,如同一颗颗珍珠,串成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。

2007年冬,吴孟超接诊了从江西专门找来的赵国庆。在这之前,这位身受肝硬化和肝癌双重折磨的患者,因病情复杂,已被多家医院拒之门外。当时已年近九旬的吴孟超为赵国庆认真做了检查,两次组织全院会诊,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。

有人好心劝他,这么复杂的手术别亲自上了,万一失败就会晚节不保。吴孟超生气地说:“我不怕手术失败,更不怕晚节不保。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我的晚节!”

2009年夏,一位被晚期肝癌、肝硬化、肝腹水折磨得痛不欲生的病人找到了吴孟超。吴孟超拉着病人的手,温和地询问病情,仔细检查后安排他住院。病人离开后,协理医生不解地问:“这个病人已经不能手术,用药也没有多大意义了,咱们干嘛还收他进来?”

“他已经被多家医院拒收了,如果我们再不收他,他可能会绝望,甚至做出傻事。”吴孟超看着助手说:“记住,我们既要看病,更要救人。”

……

2017年,一部以吴孟超为原型拍摄的传记电影在全国上映。影片制作期间,制片方拿着“中国医魂”“医学大师”“国医大爱”等预备的电影片名,请吴孟超题写。然而,这位声名远扬的“中国肝脏外科之父”思忖良久后,却挥笔写下了另外4个字--我是医生。

“我是医生”,最朴素的话语,道出了一名医者最真挚的信念。

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,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专门开设“爱国情·奋斗者”专栏,向全国人民介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。已经退休的吴孟超,又一次登上了《新闻联播》。

谈及自己97岁仍主刀做手术,吴孟超微微抬起他白发稀疏的脑袋,有力地回答:“一个人生命有限,你不抓紧一下就过去了,所以我要抓紧时间,分秒必争,为国家,为人民多干点事。”

为国家、为人民多做点事,这是吴孟超一辈子实践着的信仰追求。

供稿单位:政治理论教研部 |